臺灣國家公園主題網彙整我國國家公園相關文章、研究報告、影像紀錄及各類數位資源,旨在建立公眾與自然環境間的連結橋樑,提供民眾優質的遊憩資訊、環境教育內容及生態保育知識。 國家公園肩負保育、研究、教育與遊憩等多重目標,為避免不當管理或過度遊憩對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內政部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專責單位—管理處,配置專業人員與經費,實施分區計畫進行系統性管理。透過科學化的管理措施,我們在保護珍貴自然資源的同時,提供民眾親近自然、認識國家公園多元價值的機會,實現保育與遊憩的平衡發展。本主題網站即為落實國家公園資訊公開與環境教育推廣的重要平臺,期能透過多元內容的提供,促進公眾對國家公園的瞭解與支持。
經營管理策略
國家公園管理處是負責照顧我們珍貴自然環境的專責機構。我們採用科學的分區管理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特色、環境敏感度和保育價值,制定適合的保護措施與使用規則。我們的管理原則是「保育優先,兼顧發展」,在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產的同時,也讓大家有機會親近大自然,達到環境永續與大眾福祉的平衡。我們會定期檢討管理計畫的成效,適時調整策略,持續守護國家公園的價值。
根據《國家公園法》第12條之規定,將國家公園區域按其資源特性與土地利用型態劃分不同管理分區,以不同措施達成保護與利用功能:
(一)生態保護區:係指為供研究生態而應嚴格保護之天然生物社會及其生育環境之地區。
(二)特別景觀區:係指敏感脆弱之特殊自然景觀,應該嚴格限制開發之地區。
(三)史蹟保存區:具有重要史前遺蹟、史後文化遺址及有價值之歷史古蹟之地區。
(四)遊憩區:可以發展野外育樂活動,並適合興建遊憩設施,開發遊憩資源之地區。
(五)一般管制區:資源景觀品質介居保護與利用地區之間的緩衝區,得准許原有土地利用型態之地區。
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招收具生態保育、解說、景觀相關專業人員,有系統有組織地管理公園土地,以落實管轄區域內之資源保育工作。管理處業務如下:
(一)企劃經理科:國家公園計畫之執行與考核、土地取得與協調、相關法令制定釋示等。
(二)環境維護科:規劃設計並維護園區各項設施,包括資源保護、交通、行政管理、遊憩、安全、解說、史蹟復舊等實體建設
(三)遊憩服務科:遊客管理、遊憩規劃、環境維護、旅遊事業管理等。
(四)保育研究科: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資源資料調查建檔、研擬保育或復舊措施等。
(五)解說教育科:遊客中心展示、解說服務、印製解說書冊並宣導生態保育,推動環境教育工作等。
核心功能與目標
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是透過有效管理和科學保育方法,確保臺灣特有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生物多樣性能夠長久保存。我們持續進行環境和生態的監測與調查,掌握園區內的生態變化;面對氣候變遷、外來物種入侵、人為干擾等威脅,我們準備了完善的預防和應變方案;我們也建立了評估系統,定期檢視管理成效,確保達成保育目標。此外,我們積極與國際保育組織合作交流,提升台灣國家公園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我國的國家公園是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條、第6條規定所設立,特別是第 1 條中明定「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因此國家公園的 3 大主要目標 — 保育、育樂、研究,意義分別是:
(一)保育:永續保存園區內之自然生態系、野生物種、自然景觀、地形地質、人文史蹟,以供國民及後世子孫所共享,並增進國土保安與水土涵養,確保生活環境品質。
(二)育樂:在不違反保育目標下,選擇園區內景觀優美、足以啟發智識及陶冶國民性情之地區,提供自然教育及觀景遊憩活動,以培養國民欣賞自然、愛護自然之情操,進而建立環境倫理。
(三)研究:國家公園具有最豐富之生態資源,宛如戶外自然博物館,可提供自然科學研究及環境教育,以增進國民對自然及人文資產之瞭解。
因此,深究其資源特色與管理方式,國家公園則是具備4項功能:
(一)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
(二)保存物種及遺傳基因。
(三)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
(四)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臺灣國家(自然)公園
國家公園是保護國家代表性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自1872年美國成立世界第一座黃石國家公園以來,國家公園已成為全球普遍採用的自然保育方式。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800座國家公園,展現了保護自然和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臺灣從1961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育工作,1972年制定了《國家公園法》作為法律依據。現在,我們已設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台江、澎湖南方四島等9座國家公園,以及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總共10座國家級保護區,面積約占臺灣領土的8.6%。為了有效管理這些寶貴資源,我們在各地設立了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保育研究、環境教育、遊憩服務和社區發展等工作,守護我們的自然和文化遺產,讓子孫後代都能享有大自然的美好。
國家公園範圍之行政轄區及管理機關表(內授園綜字第1121280077號函及其附件).pdf
臺灣國家(自然)公園分佈表
區域 | 國家(自然)公園名稱 | 主要保育資源 | 面積(公頃) | 管理處成立日期 |
南區 | 隆起珊瑚礁地形、海岸林、熱帶季林、史前遺址海洋生態 | 17,678.98 (陸域) | 民國73年01月01日 | |
中區 | 高山地形、高山生態、奇峰、林相變化、動物相豐富、古道遺跡 | 103,121.40 | 民國74年04月10日 | |
北區 | 火山地質、溫泉、瀑布、草原、闊葉林、蝴蝶、鳥類 | 11,334 | 民國74年09月16日 | |
東區 | 大理石峽谷、斷崖、高山地形、高山生態、林相及動物相豐富、古道遺址 | 92,000 | 民國75年11月28日 | |
中區 | 高山生態、地質地形、河谷溪流、稀有動植物、林相富變化 | 76,547.08 | 民國81年07月01日 | |
離島 | 戰役紀念地、歷史古蹟、傳統聚落、湖泊濕地、海岸地形、島嶼形動植物 | 3,528.74 | 民國84年10月18日 | |
離島 | 東沙環礁為完整之珊瑚礁、海洋生態獨具特色、生物多樣性高、為南海及台灣海洋資源之關鍵棲地 | 178.57 (陸域)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於96年1月17日正式公告設立 | |
南區 | 自然濕地生態、台江地區重要文化、歷史、生態資源、黑水溝及古航道 | 5.090.21 (陸域) | 台江國家公園於98年10月15日正式公告設立 | |
離島 | 玄武岩地質、特有種植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珊瑚礁生態與獨特梯田式菜宅人文地景等多樣化的資源 | 370.29 (陸域) |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於103年6月8日正式公告設立 | |
南區 | 具有獨特的珊瑚礁植被及多樣性的動物資源,加上壽山及龜山早期因長期軍事管制,多樣性自然資源保存完整 | 1122.654 |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於100年12月6日正式公告設立 | |
面積小計 (公頃) | (陸域) 310,980.46 | (陸域面積約佔台灣全島8.68%) |
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