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題

#遷徙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2/09/20

遷徙後味道為何再現,在新鄉的變造與改良,如何用味道聯繫、追憶故土之人事物。 1920年代的廣東移民,遷居三代,受到台南在地文化的影響,唯有飲食,依舊恪守廣東粥的熬製方式。 廣東人熬粥煲湯特別有耐心,粥底熬個一、兩小時才能製作出米粒消融的綿密口感。慣於吃粥,成為黃家來台八十餘年後依舊可辨識的原鄉習慣,他們會將虱目魚切成薄可透光的魚片,將魚片投入一口小瓷碗,加上點榨菜,沖入滾燙的粥底,稍等片刻,一碗運用在地食材,但烹飪方式來自於廣東的虱目魚粥就這樣產生。 * * * 策展人:謝仕淵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09/20。

  • 可食記憶
  • 遷徙食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