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題

移動的爐灶──桃馬餐桌

桃馬書房 2022/09/20

大批馬祖人遷徙至桃園定居和發展的歷程,是一頁鮮少被著墨的灰頁歷史,自1960年代移民潮起使至今,馬祖人遷移來到台灣,早年都是從基隆上岸,落腳的城市以桃園八德為主,開支散葉後綿延至三、四代,居所也拓散至中壢、龍岡、平鎮等地,人口數更是來到七、八萬人。 島與島之間遷移的歷程中,「食物」一直是馬祖人與原鄉最為緊密的連結,而解開這把思鄉鎖的鑰匙,便是桃馬人最為常民的食物味道與記憶。 「家」,在不斷的移動之後,馬祖人開始在八德區介壽路上買房定居,地區從更寮腳往北到大湳一代,遷移第一、二代的馬祖人在許多傳統節日與食物烹調上,仍舊依循著原鄉的模式,每年釀造紅糟及馬祖老酒,烹調出紅糟雞(馬祖婦女坐月子的主食)、紅糟五花肉、紅糟鰻魚、紅麴米糕等;平時會做繼光餅、馬祖黃金地瓜餃、馬祖魚丸、海鮮等各式料理。 對飄洋過海來台灣的馬祖人而言,唯一能思鄉解愁的就是來自家鄉的味道。 來!跟著移動的爐灶,桃馬餐桌準備上菜嚕! 味蕾上停駐的是家的味道、耳裡伴隨的是記憶的故事。 * * * 策展人:巫秀千

桃馬書房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09/20。

  • 可食記憶
  • 遷徙食
  • 家之味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