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飯、吃飯回家
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2022/09/20
在當代移動頻繁的社會情境下,一個「味」常能帶領我們跨時空地與過去的記憶和生命交會,看見遷徙的軌跡、族群的記憶、家的歷史。 我們在家庭的餐桌上,看見越南米紙包住產自豐田的小黃瓜、巴東牛肉拌入鳳林的辣椒、客家小炒加入日本時代的味噌、Alivongvong包著漢人常見的油飯。 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不談味道是否「純正」或「傳統」,因為當一道菜餚、一股味道,成為思鄉索引時,有些東西它不僅是抓住味蕾,它還將成為記憶,伴隨著我們的認同。 在家的餐桌上,我們不用管阿嬤魚湯的 foting 是否捕自秀姑巒溪;也不用思考父親的臘肉有沒有跟隨他走過整個中國;母親的香蘭糕與月亮餅在南洋漂流過幾個世紀,當我們將它們吃下肚時,我們即是阿嬤的孫子、父母的孩子。 * * * 策展人:楊富民
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09/20。
- 可食記憶
- 遷徙食
- 家之味
- 牛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