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童玩包括翁仔標、陀螺、竹蜻蜓、跳房子、放風箏、踢毽子……孩子們製作、交換最珍愛的遊戲與玩具,分享玩法,一起遊戲,形成快樂成長最珍貴的回憶。
北投七虎新村與台灣其他地方的眷村一樣,七虎新村的興建是1949年安置國共戰爭來台的大批軍人及軍眷的臨時居所,主要為輜汽一團為軍隊運輸補給部隊所興建。居住在七虎新村的孩童,踢毽子幾乎全民運動,天天玩也不膩,尤其下課後左鄰右舍的小朋友,比賽輸贏,有趣又健身。
北投「陶都」的美名,從日治時期直至1980年代,陶瓷工業發達,尤其北投生產的馬賽克瓷磚建材,廣泛利用在建築外牆,國賓飯店的外牆磚即為工礦公司所燒製的馬賽克瓷磚。在物資非常缺乏的民國六十年代,樸實的歲月裡,大部分的兒童玩具,都是自己動手製作,以毽子為例,他們首先撿到馬賽克瓷磚,然後用一塊布片或塑膠,裹住2片瓷磚,再拿雞毛或條狀的紙、布綁在毽子頭,用線紮好即可。
這種馬賽克瓷磚的毽子,全台獨一無二,結合北投陶瓷產品,除了一種眷村童年娛樂方式,也是北投陶瓷文化另類呈現。由於無法取得當時老照片,依據受訪者口述,邀請北投社區大學黃德謀老師手繪回顧繪圖,並由受訪者指認無誤,以扣合該主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