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沿岸,百餘年來就有三艘王船靠岸,數量之多堪稱「王船的故鄉」。三艘王船供奉於合興宮(苗栗縣後龍鎮海埔里161號),船內神尊、器物被居民迎回供奉在宮內,為地方帶來王爺信仰及諸多傳說。第1艘王船是1869年(同治8)農曆六月初四日在合歡石滬內發現,由福建泉州晉江縣石頭街文興宮送出的七府王船;第2艘王船是1903年(明治36)農曆六月十九日在蠔仔掘 (現今外埔港)發現,來自晉江縣富美鄉石頭港,船名金慶順,船內載有金、邢、雷、萩、韓、池、章等七府王爺;第3艘王船在1908年(明治41)農曆六月十四日,於合興宮西北方約600公尺靠岸,同屬第1艘王船的文興宮,船上祀奉蕭、廉、邢、沈等四府王爺及夫人。由於早年沿海漁村經濟不發達,以致未能將送王船文化發揚,直到2007年(民國96)年,新建四七府王爺船永祀,由神尊透過乩童降旨籌辦「四七府王船送天朝慶典」,持續數天的儀典,從安王船龍眼、建主壇、建海邊壇、王船開光點眼、王船遶境,全境普渡大典到在海邊燒化四七府代天巡狩紙船等。
王船慶典接續在2010年(民國99)、2013年(民國102)、2019年(民國108)年舉辦,從最初的送瘟科儀轉化到今日的平安祭典,既反映臺灣沿海人民的生活特色,也展現王爺信仰的本土化現象,持續發揚王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