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龍軍機場—曾是神風的搖籃

後龍軍機場,位於後龍鎮外埔、水尾及溪洲一帶,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海軍所興建的一座陸上機場,作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的軍機場,時稱「外埔飛行場」,記載其完成時間為昭和19(1944)年4月25日。當時日軍強制徵收後龍三百多公頃的土地,勞動數萬名臺籍工人,將後龍外埔、水尾、溪洲及大山腳一帶沙丘全部夷平,以礫石及紅土作為飛機跑道,並興建兵舍、修護廠、飛機掩體壕、防空壕等附屬設施;待機場完工後,日軍分批派遣平均年齡十八歲的海軍預科飛行練習生,到後龍接受特殊飛行技術的魔鬼式訓練,結訓後,便調至前線作戰,到了戰爭末期,不少人參加神風特攻隊為日本國捐軀。而後隨著日本戰敗,軍機場廢除,砲臺、碉堡及防空洞則被沙丘淹沒或散布田間任其荒廢,僅剩數座龜狀與管狀防爆掩體的遺址。


現留存建物構造部分為紅磚,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符合二戰末期水泥為管制用料,故僅重要防爆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施做,而其餘結構以紅磚砌成的時代背景。這些戰爭遺構,是這座存在時間極短的飛行場,少數留下的歷史見證。


2002年(民國91)八位曾在後龍軍機場受訓的日本飛行官:田中彌、兼重猛、佐佐本五行、馬場定夫、淵本信夫、西野良夫、友弘昭、中尾久士,舊地重遊,重返當年受訓現場,雖景物已非,但憶起受訓往事仍激動不已。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苗栗縣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560159
  • 所在地-經度
    120.8214265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