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母坑庄,又稱阿末坑,位於西湖溪東側支流龍洞溪流域中,東鄰苗栗市,南邊與五湖村為界,西邊與三湖村及四湖村接壤,北與金獅相連,全村面積約4.89平方公里。空間形式上,清代至今鴨母坑庄頭的民居分布,主要是山腳西側所散置的散村。地名由來是龍洞村與金獅村一帶地區,原合稱為「鴨母坑」,實際上正確名稱應為「阿末坑」。「阿末坑」是漢人入墾此地之前,原住民阿末統治的山谷,「鴨母坑」是之後漢人沿用的訛音,可以從1830年(道光10)入墾阿末坑的先民彭祥瑤之孫子彭朝和兄弟四人,分家時所立下的家書之中得知。
鴨母坑庄頭又稱龍洞,是因龍洞溪發源於火燒坪、半天寮、雷公坎等地,蜿蜒曲折有如龍游之態向西北邊流去,於飛龍橋北端金鵝洞流入西湖溪,因此被稱為龍洞溪,入口處即稱為「龍洞」。1765年(乾隆30),廣東陸豐縣五雲洞人彭祥瑤,跟隨著原鄉的族人們,從後龍公司寮附近上岸之後,帶著兒孫到「鴨母坑」一帶跟後龍社平埔族人交涉拓墾。嘉慶時期,又有福建省永定縣先民江上通進墾本村,目前江家伙房仍在。另外,尚有來自廣東鎮平的先民張華顯,也同時期入墾本村。1889年(光緒15)苗栗首度設縣,當時龍洞村尚未建置。1909年(明治42),本村隸屬於新竹廳苗栗支廳四湖區鴨母坑庄。戰後設鴨南村,之後地方人士以發音不雅,請求改名,1951年(民國40)8月改稱龍洞村,以本村地處龍洞溪入口處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