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館鄉茄苳樹下庄頭

茄苳樹下庄,為公館鄉近山丘陵內的拓墾庄頭,座落在公館鄉苗26線與臺6線交界東向約4公里處,該地戶數約計5 戶,為沿苗26線所發展而成的散村,居民散佈於水道與道路兩側,在緩坡處築屋居住。茄苳樹下庄頭住戶單純,是以劉姓為大姓的單姓村,都為客家人。該地因在通往獅潭的越嶺道路旁,有一棵樹形碩大,需數人環抱的茄苳樹而得名。該樹樹齡已逾500年,鄉民於樹下設置伯公供奉,並設立茄苳樹伯公廟管理委員會。今日的茄苳樹下範圍,指北河村13鄰,大窩一帶地區。圖片為茄苳樹伯公廟旁的茄冬樹下黑木耳農莊。


此庄頭位於出磺坑背斜構造的尾端,地質構造屬於觀音山砂岩分佈地區。昔日在此地東北方有雙喜煤礦事務所,西北方有大東山煤礦事務所,於附近進行煤礦開採工作,現已停採,不過至今仍有石英砂的開採工作進行中。在庄頭建築形式上,庄內民居大多保留磚木混構建築,屋頂為瓦材鋪面,建材多為土墼、磚造、編竹夾泥,而部分居民在屋旁加建二至三層混凝土建築。在環境特徵方面,庄頭周圍遍植竹林與雜木林,四周水道縱橫,庄頭旁有一石造橋樑與一株百年茄苳樹,土地利用上主要種植雜作田埔。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客家庄頭(廖倫光編撰)〉,2014年
  • 撰寫者
    廖倫光、晁瑞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