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份鎮河背庄庄頭

河背庄頭,現屬頭份鎮上興、下興二里。日治時稱東興河背庄,此地屬於東面山區,又位於中港溪南岸,意指「河流的背後」,相對於中港溪北岸較繁榮的頭份街而得名。二戰後改設上興、下興兩里,上埔稱上興里,下埔稱下興里,兩里以茄苳坑溪為界。上興里轄區包括上東興全部及中東興瓦窯下一帶,平原廣闊,庄民以務農為主,大部分以徐姓居民為多,徐明桂祖祠設於此,為頭份鎮重要古蹟之一。庄頭信仰中心為昊天宮。


通過本庄頭東北隅之苗5線道(水源路) 為對外主要聯絡道路,以東興大橋與頭份街區相接。大橋未建前為一渡口,1843年(道光23)庄民創設義渡,以方便庄民渡河,稱「永寧渡」。橋頭東端的東興伯公祠旁,現存有完整的「永寧渡樂助碑」4塊,記述創設緣由及樂捐者芳名,為難得的史蹟文物。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客家庄頭(廖倫光編撰)〉,2014年
  • 撰寫者
    廖倫光、晁瑞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