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義鄉拐仔湖庄頭

拐仔湖庄頭位於三義鄉西湖村,是一個約50戶居民的庄頭。本村漢人拓墾始於1851年(咸豐元年),由徐鼎伯等人組成六大股的墾號,經岸裡社番業戶、戶丁潘阿維給墾而建立。空間形式上,庄頭民居在苗51縣道主幹道及支線,還有西側的上湖埤塘外圍聚集。


拐仔湖之名,意指青蛙繁殖眾多的大池,「拐仔」在客語為青蛙之意,相傳在客家移民入墾後,居民經過這個大陂塘,常聽到許多青蛙鳴叫,聲音此起彼落、異常響亮,令居民印象深刻,因而稱為拐仔湖。1889年(光緒15)苗栗設縣時,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大陂塘一帶即以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拐仔湖」作為地名。


在庄頭建築形式上,尚有部分民居為傳統黑瓦白牆,內為土墼、磚造、編竹夾泥構造,外為塗白灰或混凝土的三合院建築,部分民居改為新式混凝土建築,呈現新舊建築混雜的現象。在環境特徵方面,庄頭周圍灌溉水道縱橫,聚落近山處遍植竹林及雜木林,居民多在庭院種植花木或綠籬。苗栗縣知名遊樂區「西湖渡假村」位於此地,亦鄰近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每逢假日湧入車潮與人潮。主要作物為檳榔及雜作田埔。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客家庄頭(廖倫光編撰)〉,2014年
  • 撰寫者
    廖倫光、晁瑞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