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坑庄,為通霄鎮近山丘陵地內的拓墾庄頭,座落在通霄鎮車輪坑道路與苗48線交界北向約2公里處,現況約計5戶,村落規模甚小,為沿道路與緩坡所建的散村。庄頭以客家人為主,代表家族有徐姓、陳姓姓氏。該地舊稱「公館」,相傳昔日漢人與原住民爭水不敵、退居高地,即今日庄頭位置。爾後另行鑿井飲用,並合議公管用水,以免浪費資源與造成分配不公,諧音為「公館」,又稱「十坑公館」,意指十坑住民公館。該地有一瓦坑溝,日治時期居民整理此溝,成為用牛車運送貨物、日用品的石子路,然而因顛簸難行,車輪時常損壞,行人常將損壞的輪子棄置路旁,因而有車輪坑之名。
日治時期,通霄、三義山區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而通霄的車輪坑一帶鄰近三義, 出產的木炭運往通霄市區路途遙遠,多在此雇用挑夫,運炭翻越山區,到達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因而走出了一條主要為挑炭所走的道路,今日稱「挑炭古道」。在庄頭建築形式上,有部分建築保留磚木混構的牆體,屋頂為瓦材鋪面,建材為土墼、磚造、編竹夾泥,大部分民居已改為混凝土二至三層建築。在環境特徵方面,庄頭周圍遍植竹林及雜林,因水源有限,主要種植雜作田埔,水田設施不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