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館鄉出磺坑庄頭

出磺坑庄,為公館鄉丘陵地內之近山庄頭,範圍內的民居群主要有後龍溪北岸的北寮,及南岸的中油廠房、出磺坑與南寮。出磺坑舊稱硫磺窟或硫磺窟庄,百餘年前該處冒出石油,居民爭相舀取用來點火照明,形成一窟一窟積有硫礦油之地形,故稱「硫磺窟」。早期來此拓墾的客家居民,建立眾多傳統三合院建築,以及聚落的信仰中心「城隍廟」。


城隍廟一帶及北寮,清代已有沿山腳與山坡設置的散置民居。其後,設籍時將硫磺窟庄,劃分出礦坑一村、出礦坑二村。戰後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時,出礦坑一村稱為出礦村,出礦坑二村稱為開礦村,後因人口稀少於1978年(民國67)合稱開礦村。劉銘傳出任臺灣巡撫後,1887年(光緒13)在苗栗成立煤油局,並將硫磺窟改名為「出磺坑」。在庄頭建築形式上,部分民居為屋頂以瓦材鋪面,建材為土墼、磚造、編竹夾泥之傳統建築,亦有部分建築為中油公司所搭建之鐵皮或混凝土建築。在環境特徵上,為遍植杉木二次林及雜林之丘陵地,庄頭沿坡地而建,亦有中油廠房、宿舍與天然氣探採設備夾雜其中。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客家庄頭(廖倫光編撰)〉,2014年
  • 撰寫者
    廖倫光、晁瑞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