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出磺坑礦場是全臺首座油氣開採礦場,自清中葉民間鑽井、清廷設立煤油局以來,至今已超過150年。經日治與戰後政權更迭、幾番新舊油氣層的發現與枯竭、歷經世紀餘的鑽井技術與設備革新,至今礦場仍運作不懈,持續記錄著臺灣石油開採史的新頁。這張攝於1946年(民國35)的照片,由幽暗處望向遠處井架林立的出磺坑礦場,似乎也引領著我們走入時光隧道回憶出磺坑的油氣開採史。
出磺坑油氣田初期以開採淺層原油為主,雖然相繼有民間、官方與日治時期各組織的接力開採,惟產量起伏不定。期間幸有18及36號井大噴發始能化解出磺坑礦場的經營危機。戰後出磺坑雖以98號井重啟鑽探及1950年代美國援助鑽探A2、A3井,惟礦場始終無法擺脫油氣產量持續縮減的窘境。直到1960年代錦水38號井及出磺坑106號井的相繼鑽探成功,證實臺灣深部油氣層的存在,臺灣戰後的油氣開採始邁向新的紀元。適時鐵砧山、青草湖等新油氣田的發現,臺灣油礦探勘處終有餘裕興建新大樓、並赴外國協助鑽井。1970年代出磺坑更成功以110號井開發五指山層油氣,將油氣產量再度推向高峰。今出磺坑生產雖不若以往,但140餘座鑽井的紀錄,已沉積出一部厚實的油氣探採史,為出磺坑未來發展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