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礦國小創建於1954年(民國43),其位置就在城隍宮左側,校區僅有二分餘地,和如今的福德國小合稱為「福基國民學校開德分校」,後因學童人數的驟增,於1957年(民國46)獨立為「開礦國民學校」,福基國小則另成立「福基國民學校福德分校」,1958年(民國47)因校舍不敷使用又進行了擴建。1968年(民國57),因應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名為「開礦國民小學」,1980年(民國69)中油公司在校區附近興建了二氧化碳脫除廠,因噪音、廢氣的問題,便以原校產和中油公司交換為現在校址土地,於1982年(民71)新建完成使用至今。圖片為今福基國小標牌。
開礦國小的興建與出磺坑的礦業發展習習相關。1950年代,隨著油井鑽採的作業需求,出磺坑礦場的員工日益增加,這些員工子弟每天都需往返福基與開礦村之間上課十分的不便。在開礦村設立學校的提議下,幾經籌備和會勘,最終選擇了城隍宮左旁的土地,當時還發動了地方人士和家長義務勞動一起興建校舍。1958年(民國47)因校地狹小,又爭取經費購置了5分多地,擴建教室十間半和二座網球場,當時的學生人數超過了300人,成了學校歷年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