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竹南「陳協和金紙行」老闖陳坤輝介紹「壽金」之意義

華人焚化金銀紙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其主要目的來自於透過祭祀禮儀表達對往生者的悼念,希望他們在另個世界也能擁有不錯的生活。根據唐代官員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第六卷《紙錢》中記載,過往送葬都是埋寶錢陪葬,漢朝蔡倫發明造紙,到了魏晉年間就開始有人以紙錢送葬,到了唐代,從王公到庶民就都盛行燒紙錢送葬。紙錢的金銀色澤代表了黃金金條與銀條,金紙貼錫箔、塗金油,也是代表銀幣與黃金之意。
其中,燒給神明的「壽金」,裡頭共有三位人物,分別代表南極仙翁、唐太宗與周文王。本影片記錄了「陳協和金紙行」老闖陳坤輝介紹「壽金」圖案人物代表之意義。影片長約2分40秒。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9/05 ~ 2020/10/20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