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雅口簧琴

泰雅族的口簧琴是族人對談傳話、歌舞伴奏、競賽娛樂的必備樂器,常在男女談情、詠嘆大自然、或是感謝祖靈的祭儀場合演出。曾於警界服務29年的原住民警官梁玉水曾於受訪時表示,要學泰雅族的口簧琴要先學會彈,會彈才能吹,以其個人為例,其為退休後每天至少練習1小時並勤練3年後才能穩當上台表演。泰雅族的口簧琴與布農族、阿美族不同;阿美族人用彈的,透過振動發聲,但泰雅族的口簧琴不只要拉要彈,還加上嘴巴吹氣吸氣以增加聲音變化。泰安鄉泰雅族的口簧琴曾出現單簧、雙簧、三簧、四簧等式樣,但因演出要更多技巧與練習,不及單簧普遍。


傳統的泰雅族口簧琴材料全數取自山林,例如琴身與簧片用竹片削成,琴身的繫繩用苧麻揉成,後來才出現銅簧片、膠水等現代材料。琴身通常挑選2年生的桂竹製作,主要因為1年生的竹子質地不夠堅固,不堪劇烈拉彈,琴身容易壞;2年以上的老竹子因竹材過於堅硬,不好切削加工,也不適合製作。竹片割成1.5到2公分寬,削成0.2公分薄,裁出10到15公分長琴身,鑿出繫繩孔,挖出三角狀簧片區,簧片區位於簧琴中間,占簧琴總長約3/5,開出簧片槽後保留單側連接的簧座,再用利刃小心削出薄薄的簧片,切出簧片與琴身的間隙即可。間隙開得愈小,聲音愈漂亮。傳統竹簧片不耐用,近年已被銅簧片取代,找來0.4公釐厚的黃銅片裁切出簧片型狀,小心用砂紙打磨修飾,插入簧片座用細藤皮纏緊,再用小竹棒塞間隙,上黏膠固定即可,銅簧片一定要牢牢固定,如果沒有固定住將無法發出聲音。圖為梁玉水吹奏口簧琴之畫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