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牽豬哥之意義與過程

飼養公豬並不困難,但早期農家之所以依賴「牽豬哥」外來種豬配種,主要是避免近親繁殖,也避免自家公豬為了配種、未去勢,產生肉質騷味導致豬價減半。由於多數豬隻較不擅長長時間步行,也較難控制行進方向,因此不太可能由農家牽著母豬去找公豬,而是演變成由種豬農家從小訓練公種豬步行並「到府服務」。早年交通不便,種豬主人常常帶著種豬步行走入村莊,一人一豬遠望宛如主人牽著種豬前進,「牽豬哥」一詞也就此被叫了起來。


1966年(民國55)出生於苗栗銅鑼,有40多年種豬配種經歷的劉勝發曾於受訪時表示,母豬一年可生2胎,大約4個月大的母豬就會開始發情,發情時母豬的性器官會流出如洗米水或蛤仔水色的體液,食慾明顯變差且躁動不安,有經驗的飼主這時就會預約配種事宜。母豬每次發情後約有10來天的受精期,如果未進行配種就會來紅,再等半個月左右會再次發情。母豬每次懷孕約可產下7到16隻小豬,一年可生2胎這對農家而言是極好的收益,而每次邀請牽豬哥到府服務代價約為1頭小豬的價格,以早年來看約為一次30元,後期則約每次600元,近年則因多為科技養豬,人工受精或種豬場直接培育,已難計算牽豬哥價格。


苗栗客家地區的傳統牽豬哥配種過程,相關文獻紀錄不多,根據劉勝發描述,通常種豬到達客戶豬圈前,客戶必須先準備好「禾稈把(稻草束)」製作配種床,合計138束禾稈把以頭尾交疊方式,用麻繩捆成圓形大草堆,再準備2根長木棍或扁擔。種公豬抵達豬圈附近,母豬發情產生的雌性荷爾蒙與種公豬雄性荷爾蒙的濃厚氣息會瀰漫空氣中,這時公豬抵達豬欄旁常迫不及待以嘴巴頂著豬欄柵門,母豬也不安份走動,接著母豬會在旁人協助下斜趴在稻草讓公豬從後方騎上,交配行為會持續7到20分鐘不等,期間為避免稻草堆滾動,旁人多會持木棍或扁擔頂住草堆,如果主人未準備草堆,則利用兩根扁擔相交叉頂住母豬腹部,支點頂著母豬雙足地面以避免母豬移位。種公豬一天至多配種2次,每次間隔時間至少要2小時,之後通常會準備雞蛋幫種公豬補充營養。圖為早年農村牽豬哥畫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