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樟腦產業興衰史

曾經,世界「樟腦王國」在台灣,而台灣的樟腦重鎮,就在苗栗。台灣樟腦業起源可追溯到明鄭時期,當時中國移民來台把製樟技術也帶進台灣,歷史文獻首次提及樟腦交易記錄在17世紀初,鄭芝龍與日本交易時,台灣樟腦就是交易項目之一。19世紀初期,英國商人便經常出現在台灣沿海一帶進行樟腦與鴉片走私貿易,1886年(清光緒12年)劉銘傳來台後奏請清廷將樟腦改為官辦,將其收入用來作為開山撫番經費,也避免私煎樟腦導致的爭端與番害;在劉銘傳經管下,樟腦與茶、糖同列為當時台灣三大出口項目,當時台灣樟腦產量約佔全球產量70%為世界第一,苗栗縣更為全球公認最大產地,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台灣設樟腦專賣局,下設樟腦精製廠、腦長、腦丁等編制,嚴格管制樟腦並實施專賣制,也訂定樟樹之砍伐、保護及造林等計劃。

1930年代世界賽璐珞工業興盛,台灣樟腦供不應求時期、德國人造樟腦也同時問世並快速發展;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樟腦國際銷路被封鎖,日本也因軍事需要濫伐樟樹,原料與市場兩失,台灣樟腦事業開始衰退。光復之後,樟腦生產業仍隸屬菸酒公賣局,但因日據時期大肆砍伐,台灣樟樹早已大量失去,1967年(民國56)樟腦公賣制度取消,開放民營與自由買賣,不少商家趁勢興起,進口原料加工後再外銷,但風光沒幾年後,1985年(民國74)後化學樟腦低價傾銷,台灣樟腦就此快速萎縮,目前僅於銅鑼等地留下一兩間樟腦工廠並轉型觀光,販售樟腦香皂、藥膏、洗髮精等產品,並透過圖表與海報,訴說那段台灣早年曾經的風華。圖為日據時代管制期的腦丁牌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