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獅潭草紙

苗栗獅潭鄉東側八卦力山坡度平緩,桂竹漫山遍野,曾因此造就當地草紙工藝與產業,現今的百壽村附近留有「紙湖」地名,現今的新豐村則被稱為「紙寮坑」。其中「紙湖」地名起因於日據時代在製紙過程中,必須先在竹林內蓄水成湖塘並倒入大量石灰水,之後把竹子剖開放入,藉由石灰強鹼特性將竹子纖維軟化,等到竹子分解腐化後製成紙漿,之後再撈起曝曬製成草紙,也因此留下「紙湖」地名。在當年紙業全盛期,獅潭約有10多家造紙廠,並在百壽村留下一條「紙湖古道」(又名挑紙古道),早年先民會利用這條道路將草紙運往頭屋,再轉運至苗栗竹南,成為竹南金銀紙重要原料。

隨著時代變遷,獅潭草紙一度消失,並於1998年(民國87)在一群熱愛獅潭的地方人士進行文史調查後重新挖掘出許多過往史料,隨後於獅潭成立「草紙工作室」由張秀雲擔任負責人,工作室後來由獅潭搬遷至大湖,並仍持續推動社區營造、產業復甦與文化保存等工作。圖為復育中的獅潭草紙製作畫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