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炭窯興建技巧

燒木炭要先蓋窯,1933年(民國22)出生的造橋老木炭師王德盛曾於受訪時表示,蓋窯要先選地點,首要考量是需有林木與泥土取得之便,再來是土質與風向。為了薪材、取土方便,炭窯大多蓋在淺山山坡以節省蓋窯與搬運木炭工時。選好地點後先進行練土作業。一般說來,泥土不能含有太多石礫,半砂半泥最好用,接著基地挖出大致的窯室範圍的區塊,先澆水軟化一夜,翌日再牽牛隻到場協助踏泥作業,牛隻踏泥作法是先在基地選定窯室中心點,接著插上長竹竿,再拉著牛繞著中心樁不斷繞圈踏泥把土踏實,期間工人會從基地旁的邊坡挖土不斷倒入練土區,一層一層將基地的溼泥練到紮實再以木杵協助夯實,大致整理成木炭窯類以穹頂的結構,此時也要特別注意頂層不能夯太密實,以免過於沈重,日後挖窯時容易塌下來。

練土完成後,接著為土窯蓋屋頂以避雨,作法是以中心樁為圓心,用繩尺量出圓周,沿著圓周等距對角插上16根桂竹,在桂竹上半段選擇適當高度,用刀嫲砍出缺角折彎再兩兩對角相接,接著以竹篾繋緊,架上桁架鋪上稻草或芒草屋頂即可。屋頂做好後,工人得趁窯土半溼未乾透時,從窯門約略位置,用各式工具往内開挖,通常一人挖士、一人傳土、一人倒土,三人分工以加快進度,每次大約挖出雙臂展開的深度,緊接著以各式木料支撐,放入薪材生火烤乾以加強内壁強度,這樣一邊烤火,以圓型竹篾治具,挖出整個窯室内部空間後還要生火整夜讓窯室內部乾燥,通常挖窯作業需歷時3天。

炭窯除了窯室、窯門,内部還有一些重要的孔道工程,首先是位置分別在窯門對角與左、右兩側,煙囪進煙口距離窯室底部約2台尺高,煙道寬約20公分,一般都會砌上瓦片,一路往上直穿窯頂。另外一項重要設備則是提供炭窯炭化熱能的火路,由於空氣加温熱氣往上升,投火口位置比窯室地面低,以一條7、8尺長、高約1尺2的地下煙道相連,地下煙道僅容一人屈身,也是以人力弓著身子一鋤一鏟挖出來。投火口燒柴產生的熱氣經過地下煙道流入窯室内部的火囪,流進窯室從上往下,提供窯室木料炭化的動力,窯室内的火囪常設於窯門與兩側排煙孔間,高約2台尺,以磚砌成,又稱「蛤蟆口」。火路挖好後,整座炭窯已大致完工,業主此刻多半會買豬肉拜土地公,祭神後拿到炭窯旁烹煮讓員工打牙祭,一鍋紅燒焢肉加白飯再來杯米酒犒賞一下,當時農家窮,三餐難得吃肉,焢肉的油氣正好撫慰辛苦多日的工人並可補補營養與體力。圖為木炭窯構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