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煤炭坑的形式

經歷過南庄礦業繁盛時期的劉維添先生,接受《南庄人》雜誌訪問時提到當年南庄炭坑的形式共有3種。受制於地形與開採技術,最原始的「拖籠坑」是靠礦工綁著拖籠爬行入坑,躺著挖掘下來的煤炭放入拖籠,裝滿後再爬出炭坑,效率低且危險性高,煤層薄、沒有太高的經濟效益、但不挖又可惜的煤層,就會採取著種方式。

另一種「水平坑」是早期南庄地區礦坑最常採取的形式,當時台電還沒有將電力輸送進來,煤礦採得後可用人工將礦車推出坑外。隨著電力供應穩定、設備大幅更新,可深達一、兩千公尺的「斜坑」出現,靠著捲揚機的拖拉,礦車運礦載人,產量與工作效率都將南庄地區的礦業帶入繁盛的高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謝禮仲
  • 資料來源
    《南庄人》雜誌,1999年。《南庄鄉誌》,南庄鄉公所,2009年。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