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煤礦的發展在1952年(民國41)開始進入繁盛期,政府於當年頒佈了煤炭增產管理辦法,1954年(民國43)又解除燃煤管制,由業者自由競爭銷售,南庄地區的礦業也受到大環境條件的激勵,快步成長。
經濟部藉由美援成立煤礦探勘處,在各地進行煤源探勘,南庄部分評估至1958年(民國47)12月止,理論煤量約有3300萬噸儲煤,可開採50年。1955年(民國44)林為恭以原有南邦煤礦的基礎,另外成立南莊礦業公司,並在1958年(民國47)與日本米星商事株式會社合作開採,台電也加強輸電至南庄,南莊礦業公司正式開工,將南莊煤礦的開採導入半機械化,南庄地區的礦業公司持續增加,煤礦產量也扶搖直上,迎來南庄地區礦業的極盛時期,持續近20年。
自日治中期到戰後,南庄地區已開採20餘處煤田,從事煤礦開採公司達30家以上,其中以林為恭的南庄煤礦、基隆顏家的臺陽鑛業規模最大,光是礦工人口就佔全鄉的四分之一,而南庄街等產業聚落也隨之繁華,為南庄地區留下「煤礦之鄉」的美名。圖片為日治時期即成立的南庄郵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