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礦場是臺灣第1口油井開採之處,日治期間隨著油井開採需要,技術人員與員工宿舍逐漸增加,場區內部其他生活設施,包含食堂、醫務所與其他採礦設施亦逐步設立。1903至1906年(明治36-39)臺灣石油組合開採出磺坑期間,隨著五口井的開鑽,礦場油氣開採事業初具規模,1905年(明治38)出磺坑食堂設立於北寮,以提供礦場數十名工作人員三餐,此外同期設置的還有事務所、礦工宿舍等建築。
食堂結構如其他礦場設施,以鑽井工程回收鐵管作為結構特色,1962年(民國51)原建物被改為鋼管構架、木板條灰泥粉刷牆體與鍍鋅浪形鐵板外牆。戰後此建築延續食堂功能,甚至曾擺放著全出磺坑第一台黑白電視,每當有重要球賽或節目轉播,附近民眾總擠滿食堂圍觀。1981年(民國70),員工用餐處遷移至現今陳列館對面,這棟舊有的食堂建築,轉型為展示礦場文物的空間。2014年(民國103)更重新整修為出磺坑生活文化館,現今與油礦陳列館共同作為重要的展示空間,向外界介紹出磺坑的歷史發展與技術點滴。照片為生活文化館現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