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礦場因深層所產天然氣二氧化碳含量高達4成,不適用於一般民生需求,遂於1977年(民國66)著手興建二氧化碳脫除廠,以改善天然氣品質,1979年(民國68)完工啟用。後因噪音與環保問題頻被當地居民抗議,1991年(民國80)停止運轉,僅留下天然氣混和設備,混合進口高熱值天然氣,以符合一般使用品質。2007年(民國96)決定拆除二氧化碳脫除廠,將廠房用地歸還地主使用。曾以75公尺高、超過500噸重的V102再生塔作為顯眼地標的二氧化碳脫除廠正式走入歷史。圖為出磺坑二氧化碳廠的建廠整坪照,以及手繪的集氣系統圖。
一般油氣井產出的天然氣,常混有油、水及二氧化碳等雜質,若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影響熱值,因此需經過二氧化碳脫除處理,以符合市場需求。出磺坑廠房每日約能處理210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先使天然氣經油氣分離器去除油份,接著在吸收塔內與碳酸鉀溶液起化學反應的過程中脫除二氧化碳,成為可銷售至各用戶的天然氣。後來中油公司自中東進口天然氣,其二氧化碳含量低、熱值高,與出磺坑的天然氣在公館的中平配氣站混合,即可符合一般用戶的使用品質,礦場內的二氧化碳脫除廠不再是必要設施,加上環保考量的壓力,最終停工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