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使出磺坑礦場起死回生的106號深井探鑽工程

出磺坑106號井於1960年(民國49)7月30日開鑽,1962年(民國51)1月23日完工,井深3561.60公尺,發現六層深層氣層,證實出磺坑深部地層儲存豐富天然氣。此後,出磺坑油氣井的鑽探逐漸達到高峰,新的油氣層陸續被發現,出磺坑遂由淺層之產油(油田)轉為深層之產天然氣(氣田)為主。106號井是出磺坑第一口深井,由於深井地層壓力高,完井後僅需裝設俗稱聖誕樹的井口控制閥、加熱器、分離器、生產岐管等。106號井後之深層油氣生產,也宣告出磺坑礦場井架林立於山林間的特殊採油景觀逐漸步入歷史。

戰後中油接收出磺坑礦場,雖有近百口井,但井深有限、且油氣生產僅限於出磺坑背斜軸部斷層西側之淺層(出磺坑層)、以生產原油為主。出磺坑淺層油氣經日治時期開採已呈現枯竭狀,礦場整體產量不如預期。直到1959年(民國48)錦水38號加深鑽探成功,在錦水17層以下鑽獲5層天然氣層,遂於出磺坑背斜軸部斷層東側之後龍溪北岸勘定出磺坑106號井,鑽探相當於錦水38號井新發現的油氣層。若說錦水38號井加深鑽探成功,是扭轉臺灣油氣探勘極重要的里程碑,出磺坑106號井深層天然氣的發現可謂為出磺坑礦場起死回生的轉捩點。圖為106號井鑽井隊全體參觀高雄煉油廠留念。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劉榮春計畫主持,《出磺坑老照片》,苗栗縣文化觀光局,2013,頁199。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