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民國41)美國積極協助臺灣石油產業的發展,出磺坑礦場也在這段期間,獲得美國資金援助,自6月開始鑽探A2、A3兩口井。A2井在當年11月停鑽,井深861公尺;A3井工程持續至1953年(民國42)1月才停鑽,井深1176公尺。這兩口探井雖然皆為乾井,仍然能增進對出磺坑地質的了解。
時任美國派任我國安全分署署長施幹克博士(Dr. Hubert Schenck),對臺灣油氣探勘助益甚多,施幹克是美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史丹福大學微古生物學教授,他向政府鼓吹油氣探勘的重要性,熱心協助聘請專家來臺指導工作方法,訓練人員,並贊助美援購買鑽機或派遣探勘人員赴國外訓練,逐漸充實探勘技術人才。施幹克博士曾至出磺坑勘查地質,並參與A2井的開鑽典禮。除了藉助美國的資金與專家,中油也藉此機會培養本土人才,招募地質系畢業生,安排他們接受國外專家指導、出國訓練與考察。其後臺灣陸續向美國添購新型的鑽井機具,奠定日後鑽探深井的基礎。雖然A2、A3井鑽探未果,這段期間與美方互動下獲取的經驗與資源,對於日後的臺灣石油產業的發展仍至關重要。這兩張圖,一張是A2井前眾人的合影,另一則是A2井的開鑽典禮,可見場面之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