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製油所(煉油廠)於1910年(明治43)興建完成, 1913年(大正2)為因應出磺坑礦場18號井大噴發帶來的大量原油而啟用,出磺坑礦場的原油開始持續送至苗栗煉油廠。當時一天需要運送900個普通石油罐,再加上40輛次的特製輕鐵油罐臺車,才能將每日源源不絕冒出的原油送到苗栗製油所精煉。直到1926年(昭和元)出磺坑至苗栗間長達15000公尺的2吋輸油管鋪設完成,原油才改以鐵管輸送,不再全數依賴人工運油。所示出磺坑到苗栗煉油廠間送油圖,說明了這條輸油線的節點與距離。此輸油管線直至戰後仍然延用,持續檢修、更新管線以保證油氣運輸的安全,這些工程也可在圖中見到。
出磺坑礦場生產的原油混雜著多種成分,經過煉油廠提煉、精製後可以有更多元的產出,發揮更大價值,產品包含了汽油、煤油、柴油、去漬油、打火機油、石蠟、瀝青、蠟燭……等,因此原油精煉是石油產業必須的工程。1904年(明治37)出磺坑曾一度在礦場內設立苗栗製油所,繼而考量原油製品對外運銷的便利性,最後仍遷址至靠近苗栗火車站的廠址。至此,出磺坑至苗栗間原油的運輸道路、管線於焉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