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旋轉鑽井工程首發-出磺坑38號井

位於出磺坑南寮山上的出磺坑38號井,是第1口以旋轉鑽法(Rotary system)鑽探的井,1925年(大正14)10月14日開鑽,隔年8月27日完工。圖示38號井井眼剖面圖,說明鑽井工程、採收狀況以及井孔構造。38號井並非全面使用旋轉鑽井,而是先以旋轉法鑽至518公尺處,再改為頓鑽法下鑽。8月26日晚間9點在井深752公處猛烈噴發瓦斯,9月10日油氣分離器安裝完畢,開始採收瓦斯。當時完工深度為752公尺,後來油井資訊為1000公尺,估計在完井後還鑽進加深。出磺坑38號井最大日產量為65公秉,但最具意義的是其鑽探過程順利使用旋轉鑽機具,標誌著自頓鑽朝向旋轉鑽的重大轉變,此後鑽井開始視地質狀況混用兩種鑽法。

早期鑽淺井主要採用頓鑽法,在鑽繩底端連接金屬鑽具,接著上下衝擊,依靠鑽頭的重力作用擊碎岩層,再以汲桶取出碎屑。但當井鑽得越深、井架負擔越重,因此頓鑽鑽井有深度限制。旋轉鑽井法則以轉盤帶動鑽頭旋轉,以鑽頭上的齒牙設計,對岩石進行刮、鏟、削、磨的作用,同時透過泥漿循環把鑽屑帶離井底,可鑽探更深的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黃玉雨、劉彥良撰稿;黃俊銘主持,《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油井山林生活紀事》,苗栗市:苗栗縣文化觀光局,2012,頁83。
  • 時間起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