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奠定開採榮景的出磺坑18號井大噴發

1895年(明治28)日人治臺後,出磺坑被指定為”海軍預備油田”,嚴禁私人開採。日人治臺期間出磺坑共鑽探98口井,原油產量始終佔全臺產量的95%以上。1913年(大正2)4月,出磺坑18號井出油大噴發,每日產量多達140石。在18號井鑽探成功以前,接手出磺坑礦場的寶田石油會社正面臨經營瓶頸。1908年(明治41)寶田石油與南北石油合併,以寶田石油會社之名經營出磺坑, 1910年(明治43)淺層油脈枯竭,油氣產量驟降,礦場經營困難,甚至一度考慮關閉。1912年(大正元)10月,寶田石油得到總督府補助金一萬元鑽探16號井,鑽探不久鐵管便折斷於井中,遂改鑽探18號井,最終鑽井成功,保住了寶田石油的經營,在往後幾年逐步進展。從圖中的出磺坑逐年原油產量,可以看到產量在大正元年一度降至低點,卻又在隔年以令人振奮的倍率瞬間拉高。

出磺坑18號井的大噴發,促使苗栗市街上早已建好的製油所正式啟用,油罐台車開始在出磺坑與苗栗間頻繁運輸,將礦場生產的原油運至苗栗加工,奠定了礦場與苗栗市間的送油網絡。大噴發後湧出的原油,在短短幾天填滿了出磺坑礦場內的儲油槽,當時出磺坑製油所日產20石、苗栗製油所日產50石,仍需要日夜加工方能趕上原油冒出的速度。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黃玉雨、劉彥良撰稿;黃俊銘主持,《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油井山林生活紀事》,苗栗市:苗栗縣文化觀光局,2012,頁32-33。
  • 時間起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