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寶順洋行陶德與商人吳琳芳的出磺坑採油械鬥

出磺坑原油露頭的發現開啟了臺灣油氣探採的序幕。雖然清領時期出磺坑石油開採規模不大,開採石油帶來的利益仍在清同治年間引發民間械鬥。1861年(咸豐11)番割邱苟於今出磺坑的後龍溪畔發現原油露頭,以手工挖井,深約3公尺,日採原油40餘斤販售,為臺灣油礦業的開端。1864年(同治3)邱苟以每年百餘元租與吳姓商人開採販售,1865年(同治4)寶順洋行(Dodd.&Co.)英國茶商約翰‧陶德(John Dodd)又以每年一千餘元向邱苟取得開採權,遂引發雙方爭執、械鬥,久久未息,最後由官府派兵鎮壓調解才平息。寶順洋行英國茶商約翰‧陶德(John Dodd)曾在1865年(同治4)4月到訪過出磺坑油泉,留下這張珍貴的老照片。而後他與吳姓商人爭奪採油權之糾紛,實肇因於粵籍番割邱苟重複販賣採油權。

期間,因無法逮捕邱苟歸案,引起風波,直到1870年(同治9)2月邱苟被捕,經審訊後就地正法,官方遂以「外商無權在內地開礦”為由,而將出磺坑油井查封,並禁止私人開採,臺灣第一次石油開採爭端遂逐漸平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976。 黃玉雨、劉彥良,《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苗栗縣: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2011。
  • 時間迄
    清朝同治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時間起
    清朝同治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