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出磺坑

苗栗縣公館鄉,原名為公館街,又俗稱隘寮下。早期是官府辦公事務所在,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後設立公館庄,「公館」之名便沿用至今。公館鄉最具代表性的地景「出磺坑礦場」可視為台灣石油生產的首要發源地,具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因而許多文人也會描寫此地的風景樣貌與文化特色。如清代時期的《前清沈茂蔭知縣編縣誌》將出磺坑視作「磺窟響泉」,後編修縣誌時仍將出磺坑列為苗栗八勝「磺窟夜景」,近代的〈出礦坑印象〉與感懷舊景不再的〈石油年代─記早已乾涸的出礦坑油礦中〉等詩作也都有提及出礦坑。

《前清沈茂蔭知縣編縣誌》中描寫出磺坑「河床狹窄,兩側岩壁嵯峨,形狀宛如兩牛相鬥」,即是出礦坑後龍溪兩端的牛鬥峽谷命名之由來。在〈出礦坑印象〉一詩中則挪用更鮮明的譬喻書寫礦坑:「山谷裡/春的氣壓低低的/沿著石油密度/到處都是」,透過文學作品的創作,更完整呈現了苗栗縣公館鄉的客家村庄的樸實風景與出礦坑的獨特景觀。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