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為了研究台灣原住民語言類別,於明治29(1896)年6月至苗栗後龍及新港等道卡斯族社群訪問。他在新港社採集到許多資料,有些是關於道卡斯族傳統祭典的文化,例如依照當地的習俗,每年農曆的2月初8是祭祖的日子,農曆的7月15日,舉行牽田祭祖的這一天,族人全部會齊,飲酒歌唱,而歌詞的內容多半是追頌祖先的英勇事蹟。
此外,伊能嘉矩也在《伊能嘉矩台灣踏查日記》中提到 ,族人們於歌舞時的穿著,族人頭戴獸皮圓筒帽,帽上插著1對鹿角和鳥類的翎羽,脖子後面掛著1串鹿牙,衣服上掛著小鈴鐺;腰際綁著1條用藤條編成約4、5吋寬的束腰帶。
道卡斯族的族別分類,源自於伊能嘉矩在台灣原住民語言上的研究調查 ,並將道卡斯族依區域性分為三大社群,崩山社群、後壟社群、竹塹社群,伊能嘉矩的田調紀錄《臺灣蕃人事情》也深刻影響著臺灣原住民族的知識脈絡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