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田為道卡斯族的收穫祭,過去舉辦時間在每年農曆7月15及8月15日,前者稱為「做旗頭」,後者稱「做旗尾」,至少各舉行3天,有時遇到特別豐收的時候,會牽田長達一個月。從旗頭到旗尾,夜夜唱歌跳舞至深夜,舉辦地點並不固定,通常寬廣空地或廣場即可。民國91(2002)年在中斷50幾年重新復振後,經新港社族人討論後依據共識每年於農曆8月15日左右舉辦。
據東社耆老劉明祿民國87(1998)年表示,牽田當天傍晚,3名旗手必須戴著鹿角帽,挨家挨戶敲鑼去告知今天是牽田的日子,請大家晚上到廣場跳舞,此稱為「博番」(閩南語),意思為今年的3位舉旗手家族來邀請大家一起去牽田了。
牽田前也必須patay敬請祖先,由社中的pa’taw(巫師)們代表族人敬請祖先,場中有旗手家族準備的麻糬、菜、鹿肉、點心、酒等供大家取用,祭祀完畢,由長老及3名舉旗手迎接祖靈降臨,族人則男一段女一段小孩一段圍成圈跳舞,隨後3名旗手背著大旗進到場中,跟著大家一起跳舞。累的人可以下來休息吃東西,但旗手不能換人,旗竿也不能倒下,必須一直舞到深夜。祭歌共30幾段,歌詞中有讚頌祖先的英勇及追述祖先的故事,較為嚴肅沈重,整首祭歌都蘊含著悲傷的氣氛,後半段較為輕快,舞步動作亦較大,表現出較歡樂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