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卡斯族的潑水節和patay(祭祖)的祖靈祭時間是重疊的,在祭祖之後族人會互相潑水表示祝福而稱之。因patay屬家祭,各家族之間存在些微差異,但在大原則上是一致的。
patay當天早上祭墳回來,全家聚集大廳(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或廚房,在毛蘭上裝滿食物(早期是使用道卡斯族的傳統木盤,後來因經濟形態的改變才改用毛蘭),其中有鹿肉、鹿酒。鹿肉是由族人到埔里購買的,有家族則表示,外人知道道卡斯族人的節日,也會拿來賣。另外尚有糯米酒、魚、菜及用小魚乾與糯米做成的飯糰,放置於大廳或廚房的地上,由家族中最年長的女性先行禱告再繞行二圈後,家族成員再跟其後繞行第三圈,繞行中各取鹿肉、糯米飯些許放置地上,是要請祖先吃的。有的家族是將鹿肉放置於大廳的四個牆角,有的放在大廳門的兩邊,禮成後家族成員蹲坐成一個圓圈,圍著裝滿食物的毛蘭隨意取食。
吃飽外出時,年長的女性會站在門旁向每個人身上灑少許的水示意祝福、去汙穢,此後3天各戶可隨意到處串門吃喝,可以拿著水桶、水瓢到處向人潑水,興致高時彼此跳入水塘或水圳中相互潑灑,也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有潑水節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