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春天》於民國68(1979)年出版,為苗栗重要詩人莫渝的第一本個人詩集。分為輯一「啞默的序曲」、輯二「寂靜的風景」、卷三「在我們的土地上」與輯四的「無語的春天」,共計選錄80首詩作。現代思潮的影響下,莫渝的詩開始出現許多意象轉換的寫作技巧,也同時保有詩人對社會的關懷意識。如在輯三中便有一系列〈沒有砲火的戰線〉、〈沒有神的廟〉、〈沒有魚的河流〉等具有強烈批判性的詩作。文學評論家陳義芝曾評論莫渝的作品為:「不僅是實際社會人生的暴露,同時也是大地的鄉愁與同情的表現。」
莫渝,本名林良雅,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在詩文創作、翻譯、評論上均有可觀的文學成績,也十分積極參與文藝活動,如後浪詩社、笠詩社、台灣筆會等,創作出版的詩集有《無語的春天》、《長城》、《土地的戀歌》、《浮雲集》、《水鏡》 等五冊。莫渝的詩觀十分入世,批判與感動是他詩歌創作的兩個方向與原則。莫渝堅持詩應該要賦予明確的意義,他拒絕組合「一堆破碎的意象」,或是「沒來由的意象」,是以文學反映並批判社會現實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