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運,名振豐,字啟運,後以字行,又字見先,號應時,亦作運時。苗栗苑裡人,清代苗栗重要古典詩人,「櫟社」創設元老之一。生於清咸豐5(1855)年,卒於宣統3(1911)年。蔡啟運自幼聰慧,博學能文,喜讀兵書,性好交遊,時與諸名士詩文唱酬。17歲取進新竹縣學(秀才)。20歲甲午遷居苗栗苑裡。次年割臺,臺灣民主國成立,蔡啟運與丘逢甲起兵抗日,失敗後過著隱世生活。詩作有《養餘軒詩鈔》未刊;《櫟社第一集》曾錄存十八首,名曰《啟運詩鈔》;其子蔡汝修錄蔡啟運在竹梅吟社課稿及唱酬之作,編為《臺海擊缽吟集》,共收詩四百餘首。
光緒12(1886)年,蔡啟運將咸豐年間成立之竹、梅二詩社,改組為竹梅吟社,兼任社長,竹塹名流幾乎都網羅入社。明治13(1897)年與鹿港許劍漁共創鹿苑吟社,同年11月修編《苑裡志》,並在志書中收錄〈苑裡蓆歌〉,以生動筆觸描繪當時藺草編織產業的勞動景象及背後的艱辛,是探討早期藺草工藝發展的重要文獻。1906年與霧峰林癡仙、林幼春、賴紹堯等九人集於臺中瑞軒合照留念,也就是後來「櫟社」的創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