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港溪的農業

中港溪是貫穿苗栗縣北部的溪流,此流域的農業發展始於康熙年間漢人入墾竹南之後,逐漸吸引大量漢人移墾。乾隆年間,頭份隆恩圳完成,東部丘陵可以引水灌溉,因此到光緒年間,三灣、造橋等丘陵地,以及以山地為主的南庄都已拓墾完畢。普通作物中,1980年代以前的中港溪流域最主要是種植地瓜,然而1980年代後,旱地多轉作他用,竹南甘薯種植量也大幅減少。而中港溪流域的特有作物為茶葉,相傳中港溪的茶葉種植始於道光7(1827)年,由魏阿義自廣東省傳入,品質良好因而受到歡迎。早期中港溪流域的頭份、三灣、造橋、南庄都有生產茶葉,其中以南庄的紅茶和獅頭山的包種茶最為出名。

除地瓜與茶葉以外,中港溪流域的糖生產在日治時期也曾興盛一時。明治42(1909)年竹南設立苗栗第一間用機器生產糖的中港糖廠。大正10(1921)年日本政府裁併小型糖廠,苗栗僅存兩間製糖廠,其中之一便是中港製糖所,可見其規模不小。其他作物,比如竹南的芝麻在1970年代以前的產量高居苗栗首位,中港溪流域也曾有落花生、香水茅、棉花等作物種植,都曾在苗栗占有一席之地。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