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地區山多平原少,擁有優質的黏土和豐富的相思木與天然氣燃料,陶業發展得天獨厚,早在日治時期就設有許多窯廠,而其施釉特色,多由日本陶師逐漸引進各類新式釉藥及獨特的日式施釉技巧,如日本陶師佐佐木丈一的日本「石見燒」技術系統,引進氧化鈦釉,其特色為含鐵的茶褐色釉料,當時多用以生產花缽、水盤等。並創新橫向淋釉法,讓深色坏體有一圈圈流動白釉,一時蔚為風潮,成為苗栗陶製品的一項特色;苗栗陶釉彩另外一個系統便是來自福州陶師,像是林榮飛所製作之宗教器物,不僅工藝講究細膩,更著重釉色的使用,色彩豐富多變,古風濃郁;苗栗陶業於日治時期引進「長石釉」,豐富苗栗陶業的發展;在大宗缸甕類則常見使用「灰釉」,為苗栗窯業普遍使用的施釉方式和特色。
苗栗傳統陶業,著重生活實用性,鮮少上釉且採柴燒,少數陶器於坏體上留下火痕。如今苗栗為國內柴燒創作的重鎮,木柴落灰經高溫溶融,自然的沾染在陶土裡,形成不同的紋理色彩,燒成後的釉色韻味幽雅,越看越耐看,正是自然落灰的柴燒作品迷人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