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溪是苗栗境內最主要河川,發源於鹿場大山西麓,全長58.3公里,流域面積536.6平方公里,流經泰安、大湖、獅潭、公館、銅鑼、苗栗、頭屋、後龍等8個苗栗主要鄉鎮。主要支流有汶水溪、大湖溪、老田寮溪。流域最早居住者應是新石器的史前人類,之後有泰雅族、賽夏族,以及平埔族的道卡斯族在當地生活。到康熙年間,臺灣北路營參將阮蔡文派兵到後龍之後,開啟漢人在後龍溪流域的開墾事業。
後龍溪流域面積廣大,橫跨平原到3000公尺的高山,因主流、支流切穿,形成斷層、河谷、褶曲、河階台地等豐富地形,以及棉密的水系網絡,因此農作物種類繁多。其中後龍鎮的紅土花生名聲響亮,大湖的草莓、公館紅棗也遠近馳名;而在道光年間即有漢移民進入頭屋鄉老田寮、茄苳坑種植茶葉,後來更發展出由蔣經國前總統賜名的「明德茶」。另外,後龍溪流域內的出磺坑油氣田,是揭開臺灣油礦發展的起點,至今仍在書寫歷史,也於民國97(2008)年列入苗栗縣文化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