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登窯

苗栗縣是臺灣陶瓷產業發展重鎮,除了產製過數量極為豐富的各類陶瓷產品,窯爐也是一大特色。在臺灣常見的8種窯爐中,登窯可算是非常「苗栗」的一種窯爐,它除了最先落腳苗栗外,也是苗栗的客家地區使用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窯型,而苗栗客家能在臺灣的陶瓷史上占上一席之地,登窯則扮演了關鍵角色,深具特色意涵。

登窯在大陸稱為「階級窯」或「串窯」,本地人稱之為「目仔窯」。日本人引進登窯用於燒製日本式的花缽和磨缽,後來本地人則用以生產臺灣式的日用粗陶器和酒甕等產品。登窯是由幾個長方形窯室連續排列而成,通常是依山而建,或將平地逐漸墊高,使之成一傾斜面,其傾斜角在15 到20 度之間,在傾斜面上依次往上構築窯室。登窯的結構通常由燃燒室、窯室、素燒室和煙囪等四部分組成,窯室依規模不同,從五間到十三間都有。

苗栗縣的登窯一度多達30座,不過這些窯爐後來都隨瓦斯窯、電窯的發明以及產業沒落而遭拆除,目前僅存的4座登窯中,只有位在苗栗火車站附近的佐佐木登窯為古窯,它於昭和3(1928)年創建,是苗栗縣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古窯,其他3座登窯像苑裡的華陶窯、公館的客陶窯及西湖的金龍窯,都是後來才蓋的新窯,並以發展窯爐觀光及陶藝文化為導向,和當年純粹供作大量生產完全不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鄧淑慧
  • 檔案授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