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管機原為日本人引進苗栗,用以製作「陶管」的設備,而在酒甕訂單鼎盛的時期,用以加速酒甕的製作。據「和興窯業工廠」的老闆江瀾和回憶,民國55(1966)至58(1969)年公賣局訂製酒甕的訂單最多,苗栗各陶廠業者絞盡腦汁提高產能,於是應用到酒甕底部的製作。
「陶管機」是利用擠壓的方式將陶土擠出管狀的土管。製作的時候,一人在機器上放入土團,另一人在機器下方切割土管,旁邊還有一位粗工補充土料。首先切下一小段土管,將土管一分為二,切成兩塊土板,當作底部。接著再切一段適當高度的土管,放在原先的土板上,將底板多餘的土割去。然後套上一個木模子,在接合處鑲上土條,再以刮板刮整成酒甕底的形狀,最後切割上面多餘的土。如此一來,不是技術高超的陶師也可以生產酒甕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