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線地勢崎嶇,因坡度大、曲線彎迫使鐵路沿線必須增添設施,才能維繫行車安全。在明治37(1904)年至明治41(1908)年舊山線工程進行期間,協助搬運建材的三義伯公坑線上坡度達千分之37.5,最小曲線半徑200公尺,因而當列車從伯公坑站往三義運行時,需有運轉安全上的特別設施,於是在三義站南端設置折返線,並設置瞭望塔以觀察列車剎車情況。
當列車從伯公坑線駛往三義站,列車如果制軔力不足、無法順利剎車,則鳴笛2聲,由車廂的制軔人員以手軔機協助剎車;如果還是煞不住,則鳴笛3聲,瞭望塔上的人員即刻通知地面上的轉轍人員,將原本通往三義站的軌道轉轍向折返線,待列車停住後再退回至三義站。隨著伯公坑線完成任務退下舞台,此折返線現在已經是鄉道所在,然而仍可從鐵道員的描述中得知列車行駛於三義舊山線的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