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水庫一帶山環水繞、幽靜神怡,建立不少古剎名寺。環湖有佛光山別院明崇寺、普光寺與法明寺,水庫上游的海棠島有永春宮、下游處近淨水場則有明德宮。民國59(1970)年水庫落成,清朝即建立的明德宮與永春宮與地方拓殖、地景變化關係密切,兩座廟的兩個傳說分別與水庫之名、水庫地景有關。
明德宮是頭屋鄉年代最久遠的古廟,創建於道光2(1822)年,傳說墾民林庚等人被原住民圍殺,受關公顯靈相救,而在該地建廟並名為「明德」;國民政府遷台後,欲更換當地地名老田寮,明德一詞便由廟名轉為地名、甚至水庫名。位於水庫湖中海棠島的永春宮,創建於道光27(1847)年,咸豐10(1860)年重建時觀音指示命名為「海堂(棠)宮」,當時無人明白山丘上的寺廟何以以此為名,於明治34(1901)年重修廟宇時更名永春宮,直到水庫落成,山丘轉為湖中孤島,眾人才恍然大悟,現在廟中設有文物館展示客家文化用品,也成為水庫景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