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瀾和,大正14(1925)年生,是家中的長子,從小便在父親江萬木所開設的「和興窯業工廠」,與孫蘭海、李昭清、羅雲宏、羅雲輝等人一起當大硘師傅,同時也兼為拉坏師傅的工作,共同當拉坏師傅的還有其他三個家族裡的兄弟,分別為江仁和、江欽和、江東和。民國54(1966)至民國59(1970)年間,是家族工廠生產酒甕的全盛時期,登窯有9個窯室,一室可放100個酒甕,一窯約可燒出900個,而每年都可連燒20窯,前後共製作了兩萬個酒甕,交予當時的菸酒公賣局。而若酒甕在燒製後品管發現有瑕疵,就會打為二級品,以較低廉的價格,流入市面上讓民眾買回去做福菜甕。
民國59(1970)年,江瀾和、「公館窯」的林培麟、焦蔭圃合資「精華藝術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涉足裝飾陶瓷產業,直接聘請日籍技術人員來臺教授西洋玩偶的設計與製作,培養臺灣本土技術人員,帶動地方陶藝事業蓬勃發展。儘管隨著勞力成本提高及民國77(1988)年開放兩岸經貿往來等影響,工廠相繼關閉或外移,整個陶瓷產業逐漸式微,江瀾和的家族與後輩,仍持續為苗栗陶瓷產業描繪出發展的新藍圖及新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