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運喜

劉運喜,昭和7年(1932)出生。因家境清寒,14歲小學一畢業,就去幫人看牛賺錢。16歲時,因為哥哥劉春喜正在「福興窯業」當學徒,所以引領他進入陶廠當小工,劉運喜從此一腳踏進泥堆裡,過著與陶為伍的生活。

民國37(1948)年,劉運喜到大坑的「泰興」工作。「泰興」當時製做高梁酒甕、紅露酒甕、醬油缸、味精甕,以11室的登窯燒製,大約要燒7、8天,一窯可燒製1000個酒甕。民國55(1966)年左右,「泰興」因為土地被徵收,搬到苗栗,劉運喜才離開工作11個年的窯廠。民國61(1972)年,劉運喜到劉火亮的「福泰」工作,之後又回到「福興」。隔年產業大轉型,流行裝飾陶瓷,他受邀在「精華陶瓷廠」擔任課長,以製作分片模為主。後來工廠改名「金芳陶瓷廠」,劉運喜擔任廠長一職,一直到86(1997)年才退休。

退休後閒來無事,自己在家裡做陶自娛,將傳統手藝轉化為陶藝作品,要像劉運喜這樣,能把辛苦操磨他的陶土,轉變成自己晚年的朋友,訴說著生命的故事,算是少數,讓陶瓷不再只是供人使用的器皿,讓創作不再只是藝術家的專利。他還將自己做陶的經驗做成小人國的模型,可惜身體不好未能完成。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1932
  • 國籍
    台灣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鄧淑慧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