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磨缽

磨缽,為盆口寬下窄形式的陶製器具,其製作技術及方法,在日治時期最先由日本傳入苗栗。苗栗土製的陶器堅硬,十分適合生產磨缽,當時苗栗製的磨缽質量皆優於日本輸入的摺缽,最後完全取代進口的日本磨缽,曾經是各地窯場競相仿製的陶器,亦是日治時期苗栗陶最有特色的陶器。

磨缽名稱的由來,是盆器內壁人工刻畫交叉的刻痕,主要功能在於研磨食物,日語又稱為「摺缽」。磨缽有粗細之別,較細緻者為日式磨缽,主要用於磨煮湯用的味增,也有臺人用來磨米麩,替代牛奶哺餵嬰幼兒之用;而較粗糙的臺式磨缽,則是用來磨番薯之類的植物粉,故又稱為「粉缽」或「粉缸」。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窯廠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8/31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