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窯位於苗栗縣造橋鄉,窯主楊春生於民國70(1981)年隨師大吳讓農教授學習手拉坏,民國77(1988)年在臺北新店市創辦「照窯陶藝工作室」,鑽研油滴天目,研發出多種油滴結晶釉和銅紅銅綠釉,民國83(1994)年遷至苗栗造橋鄉,投入柴燒陶製作並自築柴燒穴窯和登窯。照窯鈞瓷追隨古人標準,釉面可同時出現變幻莫測的色彩和結晶斑,如「天目茶碗」在黑褐色釉面上聚集銀色、棕色等大小不同的結晶斑點;「油滴天目」的斑點如油滴,結晶清晰,猶如夜空中閃爍金銀光輝的繁星;「兔毫天目」的結晶線條綿密,如兔毫般細長,在規律流動的肌理中呈現黃、藍、紫紅或銀色等色彩,每一件瓷器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楊春生以豐富的人文素養、嚴謹的科學方法和堅持不懈的態度,師法宋代陶瓷工藝,以苗栗獅頭山原礦土,酌量添加瓷土或長石顆粒,以拉坏為主要成形技法,坏體表面慣用刀具刮出書法般簡潔有力線條,獨門釉彩也以線條肌理變化豐富多元著稱,擁有十分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