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窯,位於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3鄰九份25-2號。民國71(1982)年10月,窯主賴驥才受日本陶藝備前燒名家杉原鉉的影響,構築以相思薪柴為燃料的傳統登窯,配合手拉坏技術,生產花器、茶具以及民生用豆腐乳甕等生活用陶。然而80年代瓦斯窯與電窯已經是陶瓷工廠的主力,蛇窯與其他類型的柴窯,已經逐漸式微,但賴驥才以陶器不上釉或施天然灰釉,隨機的「落灰」或「火痕」的自然效果,為陶藝品的審美標準開啟了另一扇窗。這種其它窯燒難以模擬的自然樸質美感,吸引了陶藝界、花藝界的青睞,和當時臺灣普遍陶瓷產業,所生產光潔亮麗釉彩的觀念背道而馳,為苗栗的柴燒陶風氣與臺灣現代柴燒陶藝奠定基礎。
儘管漢寶窯的經營時間不長,但對苗栗的柴燒陶發展影響很大。知名的陶藝家陳煥堂、謝正雄、邱建清、吳水沂、徐崇林等人,當年都曾受漢寶窯的啟蒙,華陶窯的窯主陳文輝、陳玉秀,也曾經到漢寶窯租窯燒陶,認識柴燒的自然古樸之美而相繼投入柴燒陶藝的創作工作。如今苗栗成為國內柴燒創作的重鎮,許多年輕人陸續投入柴燒陶藝的創作工作,因此漢寶窯堪稱當代柴燒陶藝家的搖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