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內橫崗福德祠,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大坑村苗24鄉道大東路玉華園旁,橫崗是形容八角崠山勢走向。最初建廟年代不詳,傳說為堪輿名師尋找龍點穴經過此地,稱讚此地為左右輔弼的龜鶴會局,於是於現址右側五公尺的龜頭處,建造廟宇祀奉;日治時期因開闢道路,廟埕被挖成懸壁,民國46(1957)年八七水災沖毀溪岸,廟宇因此重建為石造廟宇遷移至現址;民國68(1979)年因石造結構破損,再次改建,加上大坑村傳統產業沒落,人口嚴重流失,經仁安村觀世音菩薩指示和苗栗縣城隍爺指示,將福德正神(土地公)與散於大坑村的老蔗廍、圓墩、白砂峎、瓜坑、直坑口、六份仔、櫸木、瓷窯、濫坑、泥坪等合計11尊福德正神合併奉祀於現址。
大坑村是公館陶瓷業發展的起源地,透過合祀的福德正神名稱可從中推敲出大坑村過去的產業或地形,如老蔗廍為製糖業、濫坑和泥坪則是與製陶相關的陶土開採等,其中的瓷窯福德正神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岩本東作出資興建,明治34(1901)年岩本在大坑行修寺附近設立第一家使用釉彩的陶器窯場,以在地的優質黏土製陶,岩本除了親自指導製陶技術,還出資興建一座瓷窯福德正神於窯場內供奉,為當時全台少見用陶製作的福德正神。儘管世易時移,仍可從奉祀的神祇中發現大坑村陶瓷發展的軌跡。

